中国建材公司的“莱茵式”发展

MK SPORTS 2011-05-20

简介:莱茵河治理需要制度建设,开发方略为兴利除弊、航运为先、因段制宜。在兼顾多方的基础上,将河流整治与流域经济开发、港口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有趣的是,中国建材所隐含的核心价值观“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与“莱茵式”发展不谋而合。

  管理长达1320公里的莱茵河,事实上与从高碳向低碳的经济转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莱茵河治理需要制度建设,开发方略为兴利除弊、航运为先、因段制宜。在兼顾多方的基础上,将河流整治与流域经济开发、港口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有趣的是,中国建材所隐含的核心价值观“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与“莱茵式”发展不谋而合。以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基础的莱茵模式,兼容“社会”与“市场经济”,既注重了效率,又突出了公平,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稀缺、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这是前所未有的探索。建材行业是资源、能源高度依赖型行业,如何用好市场经济这一“无形的手”,提升行业的资源有效配置能力,创新发展新思路是关键因素。

  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上,莱茵模式倾向于以“共识”为基础,并采用一个长期的视野,注重研究企业和社会的相互依赖性,关注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长期利益以及社会和环境责任。

  集中度低、低水平竞争,是无法提升质量和产业升级的,受损的不仅是广大消费者,还有国家的资源和环境,最终也包括企业自身。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包容性增长,其落实重点是在产业发展上,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和战略资源型产业,基于国家战略和国家管控,依靠央企来进行产业链整合,对产业发展进行整体布局。

  中国建材包容性发展的路径正是抓住长期结构性变化的机会,以行业健康发展为“共识”,兼顾多方,适时对建材行业整体布局,从过去依赖内部资源整合、自我滚动发展为主的增长模式向以行业整合、资源重组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外向型增长模式转变。

  纵观中国未来20年,将迎来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以及相应的社会变革和资源分配问题的挑战。以此发展,企业在实现盈利目标的同时,所承担的环境压力和社会责任愈来愈大。

  为了优化行业的资源配置,中国建材作为国家企业,以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承担了行业改革成本,对行业进行联合重组,解决了大家共同的活路,改变了产能严重过剩,上万家企业竞相压价,有的甚至靠降低质量、牺牲环境来求得生存的局面。

  莱茵模式强调“市场”、“国家”和“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其实质是一种由国家调节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力量在调节经济活动方面的作用,并在市场调节无效时由国家进行必要干预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建材建立了一个反应快速、灵活机动、富于创新的治理架构:提出并推行“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通过一定的国家资本金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实施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吸纳了337家优势企业,退出了165家劣势企业,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带动其他所有制企业共生、多赢的发展。

  中国建材吸引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共同发展,共生发展,构建的产业生态链条和产业平台,充分体现了包容性增长的“莱茵式发展”。

  只有在所有成员能够“参与”和“共享”时,经济增长才具有积极意义,才能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或许正是央企“莱茵式发展”探索的核心。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0204119号-1

豫公网安备 41050302000131号